金年会如何规避室内空气检测治理陷阱
金年会  面对检测方法不规范、诱导购买甲醛治理服务等不良营销   如何规避室内空气检测治理陷阱   进入供暖季,由于开窗通风时间相对少,室内空气质量安全受到很多消费者关注。尤其是针对刚完成装修的房屋,一些消费者选择购买室内空气甲醛检测、治理服务。   相关调研显示,目前市面上一些企业通过宣传“甲醛致白血病案例”“家具装饰叠加超标”“无醛不成胶”等,制造“甲醛焦虑”,再通过不规范的检测方法甚至恶意调高检测数据,诱导消费者购买甲醛治理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室内空气质量安全关系居住者身体健康,消费者面对不良营销要提高甄别、选择能力,避免落入室内空气甲醛“假需求、假检测、假治理”陷阱;同时采取科学、准确、适当的举措,降低室内有害物质浓度,切实提高居家环境质量。   看资质、不轻信,多维度辨识检验检测机构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从事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家电等产品检验检测的机构应该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认定(CMA)证书。   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提示,要正确辨识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消费者可以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提供相应CMA证书,或在市场监管部门网站上查询机构的资质信息。另外,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官网,可以查询到通过认可的相关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检验检测机构和具备检验检测能力的室内空气检测机构信息,消费者也可以从中择优选择。   此外,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广大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试纸”、简易“试剂盒”、“检测仪”的检测结果,这些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也无法作为索赔、诉讼的依据。   遵程序、不过度,谨慎选择甲醛治理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上门检验检测机构是否严格遵守工作程序也很重要。在具体操作中,正规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取样和检测,包含现场采样、取回样品、仪器检测、出具报告等环节。消费者要注意对上门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如要求上门人员提供相关身份证明、检验检测机构工作证件等;交接样品,一般不会通过邮寄,而且上门采样员人数应不少于两人。   目前,一些消费者出于从众心理,会过度购买一些甲醛治理产品。对此,陈音江认为,消费者应谨慎选择甲醛治理产品,很多产品性能未经有效验证,存在夸大治理效果、包装标识不清、伪造检验结果、提供虚假证明等问题,最有效的治理方法就是开窗通风。对于一些打着“免费、低价检测”旗号,实则兜售其高价治理服务的机构,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采取多种正确方法,降低室内甲醛等有害物质浓度   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建议,消费者要合理控制装饰装修材料使用量。室内空间甲醛浓度既与材料甲醛释放量有关,也与单位体积空间装饰装修材料的使用量密切相关。当材料甲醛释放量越高时,室内空间能使用的材料量就越低。要在有限空间大量使用装饰装修材料,必须提高材料的环保等级,使用低甲醛甚至无醛材料。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对于其他辅助方法,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分析,空气净化器通过化学反应将甲醛分解为无害物质,市面上有多种类型的此类产品,消费者选择时应注意其处理效率及安全性。活性炭具有很强吸附能力,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甲醛分子,消费者可将活性炭包放置在房间多个角落,但要注意及时更换,因为活性炭饱和后会再次释放吸附的物质。在养殖水生动植物方面,因为甲醛易溶于水,通过空气泵将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不断引入到水缸中,定期更换缸里的水,也可以带走部分甲醛。(记者 齐志明)
金年会全国累计春灌面积已达2600余万亩
金年会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记者魏弘毅)当前,我国正由南往北陆续进入春耕备耕和冬小麦返青生长阶段。记者4日从水利部了解到,目前,全国累计灌溉面积已达2600余万亩,其中已开灌大中型灌区428处,灌溉面积2400余万亩。   据介绍,针对今年以来全国降水量和主要江河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的不利形势,水利部门充分发挥数字孪生水利体系作用,滚动开展供用水形势分析和预测预报,科学精细做好大江大河大湖水量调度和骨干水工程运用,加强灌区运行和灌溉管理,全力保障春灌用水和城乡供水安全。   目前,全国土壤墒情总体适宜,重点水库蓄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灌溉水源相对充足。结合春季降水、江河来水预测和春灌需水等方面综合分析,春灌用水和城乡供水整体有保障。   据了解,各地水利部门对接来水,蓄、引、提、拦、调多措并举,努力增加灌溉可供水量。当前,已有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南、陕西等8个省开始春灌,广西、四川等省份的灌区已开闸启泵充渠蓄水,做好春灌准备工作。
金年会新华鲜报丨高峡出平湖!看“万里黄河第一坝”新变化!
金年会  新华社西宁12月28日电 题:高峡出平湖!看“万里黄河第一坝”新变化   新华社记者汪伟、周盛盛、张龙   大坝锁黄河,高峡出平湖。   2024年12月29日是龙羊峡水电站成功截流45周年的日子。有“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的龙羊峡水电站,在时代大潮中昂首挺立守护黄河安澜。   守安澜——   治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2024年11月,龙羊峡大坝实现了“体检”与管理的全面智能化。管理部门可以精准判断大坝状态,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风险。   黄河安澜再添新保障。   “龙羊”藏语意为险峻的沟谷,是黄河进入黄河峡谷区遇到的第一个峡谷。作为根治黄河水患和开发黄河水利的枢纽工程,拥有“万里黄河第一坝”的龙羊峡水电站在1979年成功截流黄河,黄河岁岁安澜从此有了保障。   从空中俯瞰水库,昔日湍急的黄河水,到这里已是碧波万顷的湖面,温顺而清澈。   一座178米高的水坝,在黄河上游造就了相当于1700余个西湖大小的“天湖”,创造当时国内最高坝高、最大库容、最大发电量等多项纪录。   这是2018年11月9日拍摄的冬日龙羊峡水电站全景。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难以想象,近半个世纪前,5万多名建设者在海拔2700米、年冰冻期长达6个月的高寒地带,完全依靠自主设计、制造、施工创造了这个惠泽千秋的伟大工程。   时至今日,龙羊峡电站依然是黄河流域库容最大的水库,它和下游刘家峡水库等共同承担黄河下游九省(区)的灌溉、防洪、防凌和供水等综合利用任务。   黄河安澜处,涌动文旅潮。   穿行在龙羊峡镇,一幢幢保留下来的旧式办公楼,带你感受火热的建设年代,体味“龙羊精神”;乘船游湖,两岸林立的奇石、幽深的峡谷,沉浸式感受自然的壮美……龙羊峡已成为许多游客心中的“中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龙羊峡生态旅游景区总经理程保明说,凭借自然风光与红色旅游资源,龙羊峡旅游日渐火爆,近两年游客量年均增长达30%。今年,龙羊峡全年吸引游客25万人次、营收超过2000万元。   这里,黄河故事加速书写。新业态也正铆足劲,迈向新台阶。   看“风光”——   水电之功,首在发电。   今天的黄河上游,大大小小的梯级水电站,连“珠”成“串”。龙羊峡正演绎滴水化绿电,水光互补新“风光”。   塔拉滩,距龙羊峡约130公里的一片荒滩,如今已是绿色为底、蓝色为盖的“牧光之城”。   “变化始于2013年,在绿色发展推动下,海南州在这里规划布局了光伏产业园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切羊说。   目前,塔拉滩已成为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建成面积350平方公里。高低起伏的光伏板拼接成“蓝色海洋”,发出的绿电输送至全国各地。   这是2020年8月17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绿色产业发展园区拍摄的光伏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塔拉滩“新生”,不仅因为这里有丰富的光照、充足的空间,更因为得到龙羊峡水电支撑,解决光伏“昼多夜少”等发电不稳定的问题。“用水支撑光,这里的电,全部为清洁能源。”切羊说。   改变不止于此。光伏板遮挡下,塔拉滩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加之,清洗光伏板的水流进土地,荒漠逐渐长出绿草。   2022年6月9日,羊群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光伏电站内活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牧民也赶着羊群进入光伏产业园。“板上发电,板下放牧”的新模式在这片荒滩上诞生。人们把这里形象地称为“牧光之城”。   48岁的当地牧民叶多,靠着这片新牧场,养了近300只羊。“过去草场面积大,但产草量低,搞养殖要大量买饲料。如今省下饲料钱,‘光伏羊’也成了新品牌。”叶多说。   目前,光伏园区附近4个乡镇、13个村的3056户牧民因此受益。   观“鱼跃”——   驱车驶入龙羊峡库区,碧波荡漾的黄河吸引着八方来客。一间间农家乐招牌上,写着当地另一新特产——冷水鱼(虹鳟)。   家住龙羊峡镇的冯庭贵,养过牛,放过羊,却从未养过鱼。初次接触这种冷水鱼,他心中暗暗纳罕,“这能行吗?”   如今,已是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捕捞队队长的冯庭贵谈起冷水鱼头头是道。   “传统吊网捕捞会让虹鳟鱼体内因紧张产生更多肌酸。我们现在用吸鱼泵连鱼带水直接送入车间,保证鱼肉质鲜嫩。”他说。   龙羊峡水库,全年平均水温12摄氏度左右,有5米以上透明水体,适合高原冷水鱼生长。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开始在这里投资,以规模化、智能化方式养殖虹鳟鱼。   2024年10月18日,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给冷水鱼降温。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记者在水库看到,养殖网箱内,一根管子匀速晃动,将饲料喷洒入水。操作室内,养殖人员通过电脑,控制养殖过程。加工前,鱼水一体乘“电梯”出湖;电击后放血;覆冰后转运、加工;成品打包后,三小时内用冷链物流运往全国各地……   由于冷水鱼对水质要求高,公司还自主研发粪便收集器、水下清污器等环保设备。“保持水质就保证了鱼肉品质。”龙洋知鲜技术部部长马小军说。   在一系列养殖、环保技术支撑下,龙羊峡水库冷水鱼的出口额已占全国冷水鱼出口额的97%。   变化在继续,但不变的是“龙首”昂扬的姿态。
金年会重庆大渡口:“速渡办”招商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金年会  重庆市大渡口区,这座坐落于主城西南、临近长江的城区,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产业基础,书写着老工业基地华丽转型的新篇章。近年来,大渡口区紧抓国家战略叠加与政策机遇,构建起以大数据智能化、生物医药等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生态,实现从传统工业到现代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一转型的背后,离不开大渡口区招商团队,特别是“速渡办”等一批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招商品牌和高效服务机制的强力推动。   “服务效率太高了,我们的项目就像是被推着加速往前跑。”鲍斯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大渡口区的招商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2024年4月,这家专业从事生产压缩机、刀具、精密机件、真空泵、液压泵等高端精密零部件及成套设备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在重庆寻找工业用地以建设气体净化设备生产基地。大渡口区的招商团队闻讯而动,第一时间上门拜访,根据企业的具体诉求,提前整理了地块信息,并进行了重点推介。通过后续招商团队的紧密跟踪和精准推介,最终促成了企业的投资落户。从初次接触到正式签约,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刷新了企业的“落地纪录”。   大渡口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彭东洁表示,这样的速度并非偶然,得益于大渡口区一套完善的招商运行体系。在招商实践中,大渡口区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形成了“相约新重庆、投资大渡口”的招商引资“369”运行体系和4大类招商资源清单,着力打造“速渡办”等企业服务品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四快速”机制,即24秒“快速对接”、24分钟“快速推荐”、24小时“快速研判”和24天“快速签约”。这一机制确保了招商团队能够迅速响应企业需求,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   据了解,2024年,大渡口签订招商引资项目近50个、总合同投资额达413亿元,到位资金152亿元,成功引入天猫重庆总部、怡亚通集团、广物中南公司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大渡口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不仅注重速度,更注重质量。在招商过程中,该区特别注重项目的产业标识度,通过精准招商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布局,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项目集群。这些项目集群不仅提升了大渡口区的产业竞争力,也为该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近日举行的重庆市大渡口区2025年招商引资工作大会和招商引资“开门红”集中签约仪式上,君实启祥基金成功落地。君实启祥基金规模达20亿元,基金的落地为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目前大渡口区已有200余家大健康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完整的医疗发展链条。   “近年来,我们围绕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新材料、生态环保、重庆小面等主导产业,深入挖掘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项目,致力于推动产业的集聚与升级。尤其注重项目的产业标识度,通过精准定位和靶向招商,成功培育出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大渡口区招商投资局局长李文超表示。(记者 杨仕彦)